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明代金陵风俗画卷《上元灯彩图》——彩灯文化解读
来源:本站 作者:匿名
元宵节又称上元节、元夕节等,为我国人民重要的传统喜庆节日之一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,关于元宵节张挂彩灯的具体起源成因,历来也是众说不一,归纳起来大致有起源于汉代帝王说、佛家说、道教说等几种。譬如南宋吴自牧《梦粱录》曾云:“正月十五日元夕节,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。”根据民间习俗,元宵节这天各家各户都要吃元宵、赏花灯、猜灯谜,甚至放焰火,共庆月圆人亦团圆的传统佳节。本文依据相关文献,从历史、人文、艺术和风俗等研究角度,对《上元灯彩图》画卷进行一番文化解读。 明代《上元灯彩图》为绢本设色画卷(25.5厘米×266.6厘米),此画没有作者款印,当代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于1991年秋天鉴别后认为,这是“明中画师所作上元灯戏图意,写当日金陵秦淮一带居人于上元节日欢腾游乐之景。千门万户,狭巷通衢,住号行者,老幼男妇,计以千外……”。徐邦达在画卷引首题写“上元灯彩”四字,这幅描绘老南京元宵节繁盛景况的风俗画卷因此定名。原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、著名鉴定家杨新研究员赏阅后也确认,从绘画风格和图中人物衣冠服饰分析判断,“当为明人之作毫无疑问”。从所反映的时代生活和市场景况来看,杨新先生认为应“相当于明万历至天启时期(1573年—1627年)”,所画地点应是金陵“秦淮河往北过三山街的内桥一带”。从全景内容来看,画家描绘的正是一次元宵灯市与古董贸易相结合的集市活动。明朝中叶金陵的富庶安逸,从这幅图卷上可略窥一二。 华夏闹元宵,天涯共此时。画卷的中心就是闻名遐迩的鳌山巨灯,上有传统戏剧人物。如今人们熟悉的荷花、菊花、南瓜、鱼虾、蟾蜍、螃蟹等花灯在画卷上应有尽有,龙凤、大象、麒麟、骏马、兔子、松鼠、狮子、寿鹤等灯彩栩栩如生。此外还有不同形制的宫灯、走马灯、纱灯和几何造型灯等各式彩灯。有的灯彩表面还绘有花鸟、山水图案等,可谓丰富多彩,花鸟、鱼虫、神物、禽兽品类无所不及。画面上人们逛街赏花灯、看热闹的同时,纷纷走进店铺欣赏字画,评头论足;或在摊位上把玩瓷器等,侃价购买;一个销售乐器的摊主为了招徕顾客,竟然自己弹起了三弦。街市上各式家具品种繁多,如桌、凳、案、几、椅、枱、屏、架、箱、床等,仅椅子就有圆椅、躺椅、帽椅、根椅,而床则有罗汉床、架子床等。所售家具做工精致,有些看似紫檀木所制,还有的家具上则镶嵌着大理石,藉以增强欣赏美感……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明代家具形制,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。赏花、养鸟、观鱼、斗虫等在金陵有着悠久历史。明代南京为开国京师,朱棣迁都后成为留都。不少王公贵戚,官吏商贾寓居于此,特别是那些遗老侠少嗜好赏玩花鸟鱼虫之事,更助长了此风的盛行蔓延。该画卷中描绘有蜡梅、兰花、水仙、细竹、小松等花卉植物,既描绘有配以奇石的盆景,也有销售奇石的摊位,画中的孩子对放置于小盆中五颜六色的雨花石颇感兴趣。这些都是南京民众赏玩花鱼的生活缩影,从一个侧面应证了明代金陵的社会风俗习尚。除描绘有可供人观赏的盆景、花木、奇石外,还有鹿、兔、孔雀、鹤、鹦鹉、野稚、家鸡、金鱼,以及相应的摊位等。纨绔弟子提笼架鸟,游手好闲……所蕴含的民俗气息与文字记载比较吻合。 朱元璋奠都南京后积极建设新国都,为营造盛世图景,大力提倡元宵灯节盛事,从正月初八“上灯”、正月十三“试灯”、到正月十八日“落灯”,老南京们在元宵节夜晚“家家走桥,人人看灯”。明代王圻《续文献通考》载:洪武五年正月十四日,“大风晦雨雪交作,至午忽开霁。上(指朱元璋)悦,敕近臣于秦淮河燃水灯万枝,十五日夜半竣事。(朱元璋)还宫,随有佛光五道,从东北贯月烛天,良久乃已。”从中可见当时放灯时间及盛况十分空前。时人郎瑛《七修类稿》载:“闻(明)太祖初建南都,盛为彩楼,招徕天下富商,以实国本,元宵放灯,多至十余日。”明末张岱在《夜航船》中写道:“赵士元(当时灯彩艺人)制作夹纱及夹纱帏屏,其所劂翎毛花卉,颜色鲜明,毛羽生动,妙不可言。”其《陶庵梦忆》还述:“余一小傒善收藏,虽纸灯也,十年不得坏,故灯日富。又从南京得赵士元夹纱屏及灯带数副,皆属鬼工,决非人力。灯宵,出其所有,便称胜事。明末清初文人谈迁《枣林杂俎》亦载:“南京灯杆高十二丈有奇,灯笼大丈余,容四人剪烛。郊之夕,洪武门、皇城各灯如之。”制作如此巨大的灯笼,单就工艺来讲就令人叹服。另据明代正德年间《江宁县志》记载:“上元作灯市,灯有楮练、纱帛、鱼鱿、羊皮、料丝诸品,又有街途串游者曰滚灯,曰槊灯,商谜者曰弹壁灯……”诸多品类彩灯雅俗共赏,争奇斗艳,令人目不暇接。当时秦淮灯彩品类竟达到二三百种。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,继续按照朱元璋在世时所倡导的那样,要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。据《明太宗文皇帝实录》载:“永乐七年春正月,癸丑元宵节近,上(指朱棣)谕礼部臣曰:‘我太祖高皇帝君天下四十余年,法度明备。朕恪遵成宪,今四方无虞,民物康阜,思与臣民同乐太平。自正月十一日为始,其赐元宵节假十日,百官朝参不奏事,有急务具本封进处分,听军民张灯饮酒为乐,五城兵马驰夜禁,著为令。’”明代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(卷七)称“元宵(节)放假始此”。永乐十年(1412)后,朱棣还下令在京师南京的皇宫午门外,集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扎制鳌山“万岁”灯并伴以歌舞升平造势,朱棣这年元宵夜还高兴地与民同乐,场面十分盛烈。明代陈建《皇明通纪》(卷七)记述“自是岁以为常”。明代黄瑜《双槐岁钞》(卷第三?观灯应制)还述:朱棣还巧借元宵佳节展示御制的应节诗文,“使儒臣奉和,览而悦之,赐洋酒钞币”,陈敬宗侍讲所作的五首诗在灯节评选中拔得头筹。明代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补遗》还载:“宣德四年(1429)正月朔,(明宣宗朱瞻基)特赐文武(官员)节假二十日,元宵夜召集群臣悉赴御苑观灯,至五年八年亦然,此又系特恩,非常例也。”由此可见,朝廷再次提出放假二十天,使得元宵灯节不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节日,而且也是放假最长的节日。 金陵城南三山街地区,在南唐以后即为商贸繁华地区。对于明代南京元宵佳节灯景盛况,万历年间南京户部主事张文辉曾经咏叹:“明灯初试九微悬,瑶馆春归不夜天。光借王城云烂熳,影流千户月婵娟。芙蓉紫烁龙涎暖,琥珀丹倾豹血鲜。玉笛梅花吹徹后,更添银烛照华筵。”《上元灯彩图》记录元宵夜盛况可见,三山街至内桥地区(今中华路)商贾云集,店肆林立,人烟稠密,十分繁盛。三孔内桥上人头攒动,摩肩接踵。官宦贵人骑马乘轿,伞盖相随;平民百姓三三两两,结伴而行;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趋之若鹜。沿街店铺家家都张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,张牙舞爪的金陵龙灯形象逼真,龙身由若干个灯笼相连而成,流光溢彩,渲染出元宵灯节的喜庆氛围。两位卖艺人正在街上表演功夫,四周围满观众,似乎能听到人群中传出阵阵掌声与喝彩声。有个男孩兴奋地点起了烟花爆竹,“乒乒乓乓”的鸣响让旁边几个小孩看得乐坏了,一位稚童却胆怯地躲在了哥哥的身后。画面上还有许多年轻女性结伴赏灯。元宵期间老城南街市风貌与民俗风情尽在画中。秦淮灯彩是本土优秀民间艺术之一,也是秦淮灯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。但由于受到材质限制,古代优秀的花灯精品很难流传下来,研究金陵古代灯彩艺术时,往往只能借助典籍中的文字描述揣摩想象。而《上元灯彩图》中的花灯描绘细腻优美,种类丰富,真实地再现了民间花灯制作艺人的才智绝艺和丰富的想象力,不愧是研究我国当时彩灯艺术的珍贵资料。
上元灯彩图 (部分)
上元灯彩图 (部分)
该画卷前些年在海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偶尔露面,2004年曾于美国奥勒冈大学美术馆及奥克兰美术馆展出。画卷原为中华台湾某典藏家悉心收藏,后来在2008年12月4日北京德隆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,以739.2万元人民币成交(新买家不详)。 |
友情链接: 山东花灯网博客 中国彩灯网 自贡花灯 泉州花灯 |
东营黄河灯饰商贸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:山东省 东营市 垦利县东安 手机:15963885638 Email:sdhdw@126.com QQ:313577717 邮编:257064 技术支持:天桥科技 |